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荣宝斋、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于11月20日晚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共展出刘大为、吴长江、杜滋龄等四十位中国当代美术名家以中国西部少数民族题材为主要表现内容的40幅精品力作。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文化参赞陈平、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建阳、荣宝斋副总经理唐辉以及柏林美术家协会主席等两百余位中德嘉宾及媒体记者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为纪念中德两国建交40周年,我国政府今年在德隆重举办以“近观中国”为主题的“中国文化年”系列活动,这是自建交以来我国在德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文化活动,将通过包括美术展览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向德国民众介绍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成果,促进双方文化机构的长期合作,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与友谊。此展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自2009年作为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代表,在当地成功举办美术展览后,再次踏上德国这片友好祥和的土地,奉上“中国味道”的视觉盛筵。
在展览筹备阶段,中国美术家协会精心遴选了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多个门类在内的40件作品,以契合建交周年的纪念意义;作品主题聚焦在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及当代社会题材,则是出于中国美术对外传播的特殊用意。中国西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人文历史积淀厚重且丰满。以西藏、新疆、青海、甘肃、云贵等地为代表的西部大地,不仅有亘古不变的雪域圣山、戈壁绿洲和广袤草原,还有曾经辉煌的楼兰遗址、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开放的社会姿态和博大的文化胸怀,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气派。展览大跨度、多视角地展示了当代中国美术家们对西部题材的探索、研究和思考,主题生动、风格多样、思想深刻,反映出中国当代美术家们一方面在把握形式感、时代性之上追求艺术语言的纯粹性,积极探索表达方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在不断挖掘和表现当下中国社会中各类图景,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的表现力,同时在对待东西方文化融合方面也更显包容和理智,使传统西部民族题材在当代社会语境中充分在场,历久而弥新。因此,展览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寻根”的意义,探寻中国民族文化精神之根,从而使该展具备了明确的精神指向和文化价值。同时将为德国民众了解中国、了解中国西部提供直观且形象的艺术参照。
展览开幕式上,众多与会嘉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一致肯定了双方多年文化交往过程中所取得丰硕成果。史明德大使指出,中德友谊日益巩固和成熟,是两国人民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本次展览在提供艺术鉴赏的同时,必将推动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进一步夯实中德友好的基础。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则介绍了展览的概况,提到当代中国美术家们十分重视传统精神的回归,他们将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与探究国外美术思潮和最新动向并举,使中国美术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经典与流行相融共生的多元态势,展览即是对这种探索的尝试和实践。中国美术家协会长期以来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美术交流,逐步确立起“中国美术世界行”、“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国际美术交流品牌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美术“走出去”的步伐的深度与广度。协会将以此展为契机,建立起同德国文化艺术界的广泛联系,使该交流项目能够成为两国美术家深化合作、促进友谊的桥梁,将中德美术交往提升至新的高度。荣宝斋副总经理唐辉首先对中国美协和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的默契合作表示感谢,他代表荣宝斋这一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中国文化老字号,对所有到场嘉宾、美术家和媒体及观众表示欢迎,表示荣宝斋将继续遵循“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的古训,致力于以文化艺术为钮带,广结天下朋友,携手共同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次展览所依托的“中国美术世界行”系列活动,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在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美术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涉外品牌项目。项目确立两年多来,已在7个国家的20余座城市举办了中国美术作品展,足迹横跨欧亚大陆。在实施过程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与欧洲国家主动建立并始终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士、意大利、葡萄牙等国都曾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美术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将以此次柏林展为契机,努力扩大同德国文化艺术界的友好往来,提升中德美术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增进两国美术家和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谊,夯实中德友好基础,从而为中德美术交流续写浓墨重彩的篇章,将中国美术推向世界。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2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